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信用卡冲卡量”“大量批卡,最高20万元”“现在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就可以办理最低3万额度的信用卡,赶快来吧、免年费!”3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线下信用卡展业和交易量近乎停滞,各家银行均开启了花样“自救”。在线上瞄准C端加大推广量持续获客,线下则在合作方向上考虑全行业务,借助优质资源帮扶B端商户。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信用卡业务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波”的影响下,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商业银行将会面临经济冲击带来的不良率提升问题,应提高预判能力,做好应对措施。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金融体系运转均将产生阶段性影响。本次疫情冲击是检验近年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试金石”,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催化剂”。近期,我国金融市场的变化主要是受外围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金融市场有能力抵抗内外部风险冲击,并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疫情不会改变中国银行业长期发展机遇。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与世界经济稳定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联系起来统筹考虑,既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面对的现实,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金融数据,其中居民存款下降引发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月份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28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84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20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924亿元。可以看出,住户存款也就是居民存款出现了明显下降。
3月16日,央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同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不过,此次1年期MLF操作利率仍为3.15%,与前次操作相同。
16日,定向降准措施正式实施,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在妥善应对疫情冲击与经济短期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如何确保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货币政策还有哪些操作空间?这些问题引起市场普遍关注。
当地时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0至0.25%。美联储表示,将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等五大央行联手,通过降息稳定金融市场,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打击美国经济。
超预期投放1.7万亿元流动性,设立3000亿元低成本战“疫”专项再贷款,利率水平“接力式”下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经济特征和市场状况,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早响应、快行动,注重引导预期,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3月16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落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除了能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85亿元。在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这也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同时,市场普遍预期,利率水平下行仍有空间,央行本周进一步将MLF操作利率下调5个至10个基点的可能性较大。
疫情发生以来,部分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冲击,金融如何支持受影响的企业依然是备受市场关注的话题。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发放进展、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落实情况、后续银行将从哪些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央行贷款利率将如何调整等问题,央行、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
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月末明显上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增长明显。专家表示,2月市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增速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